外國語學院多措并舉 提升教師科研素養
文章來源:外國語學院 作者:楚永娟 發布日期:2022年04月11日 瀏覽: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2022年的春天如期而至,疫情陰霾卻未如愿散盡。攻堅克難,守望相助;木鐸金聲,弦歌不輟!雖然居家辦公、上網課,但外國語學院卻沒有停止科研工作的腳步。
一、舉辦高層次科研項目申報講座,提升申報項目質量
3月期間,外國語學院積極組織教師申報2022年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計10項。為了提高科研項目申報書質量,3月12日,學院聘請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博士、博士后、英國利物浦大學訪問學者、楊港副教授,利用騰訊會議為申報科研項目的教師進行一對一針對性的輔導。
3月16日,學院又邀請山東大學楊港老師,為全院教師舉辦題為“‘云端’科研項目申報書設計與撰寫”學術報告,全國各高校共計500名外語同仁也參會學習。
在2022年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登陸系統申報之前,楚永娟副院長認真、細致地檢查了每一份申報書存在問題,尤其在申報項目的選題及修題、文獻綜述、研究目標、研究思路、預期成果、經費預算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與每一位項目申報教師進行耐心溝通,并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二、組織教師參加國內高端學術會議,提升教師科研素養
學院除了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之外,楚永娟副院長經常搜集各種“云端”外語教學與科研學術會議信息,轉發給外國語學院教師微信工作群,供教師自行參會學習,開闊學術研究視野,及時了解國內外外語學科學術研究動態。
3月19—20日,學院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語教學研究分會聯合舉辦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高端論壇——“理解中國,溝通世界”(全程線上直播)。通過兩天參會學習,全體教師充分領悟到中國高等外語教育應充分發揮自身特色,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為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提高中國國際話語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語教學科研應緊跟時代腳步,緊扣時代主題,奏響外語教學科研的主旋律。
4月9—10日,學院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云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大學英語院長/系主任高級論壇”(全程線上直播)——“共建高質量發展的外語教學新生態”,了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背景下,外語教師如何利用教育信息技術、語言智能技術、數字資源環境,助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智慧教學、一流課程建設,提升教學素養,開發利用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大學外語教學新生態,切實推進中國外語教育高質量發展。廣大教師積極參會學習,紛紛表示受益匪淺。30名教師獲結業證書。
4月9日—10日,外國語學院組織收看了《共建高質量發展的外語教學新生態——第十一屆全國大學英語院長/系主任高級論壇》。通過一天的學習,頗有感觸。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著力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培養跨文化意識,重視綜合素養的培養,體現“課程思政”的理念,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和是非準則,樹立和提升文化自信,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劉曼老師學習感悟)
本人參加了“共建高質量發展的外語教學新生態——第十一屆全國大學英語院長/系主任高級論壇”。通過培訓,本人對英語教學實踐及其相關教研教改有了很多體會,感受最深的是與會專家關于混合式教學的講座。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教學還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很難適應當前信息化時代的需要。從專家的講座中,可以看出目前很多高?;旌鲜浇虒W已經比較成熟,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是未來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上是本人通過這次培訓對混合式教學產生的感悟。這是一次成功的論壇,本人在這次培訓中受益匪淺,希望以后多舉辦類似的高水平培訓活動。(劉玉環老師學習感悟)
三、教材編寫研究助力外語教師科研素養養成
教研互助,相得益彰。在居家辦公、完成網課的同時,楚永娟副院長聯合土木學院、管理學院有關領導、老師,組織外國語學院10名業務骨干教師以及2021級土木專業研究生一起編寫《涉外土木工程英語》教材,通過“英語+土木+管理+跨文化交際”學科交叉復合,提升外語教師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素養,拓寬教師研究視野,助力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同時,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通用英語+學術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奠定師資、教材等基礎,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培養。